首页 > 实用文 > 调查报告

实习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20 17:47:19
实习调查报告15篇

实习调查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习调查报告1

实习调查报告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xx初中实习,xx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领导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

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XX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XX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 ……此处隐藏30464个字……己的学习方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讲课之前,应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要变“满堂灌”为“少、精、活”,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将适当启发和适当精讲相结合。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找到学习规律。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从而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实习调查报告15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xx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2%的受访大学生正在进行暑期实习,在校大学生挑选实习岗位最看重岗位对未来就业是否有帮助。86.8%的受访大学生指出暑期实习流于形式、单纯“刷”简历的现象常见。提高大学生实习质量,61.5%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企业与高校对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实习岗位。

受访在校大学生中,男生占49.4%,女生占50.6%。大一的占2.7%,大二的占21.5%,大三的占43.6%,大四的占28.2%,研究生占3.9%。来自一本院校的占39.2%,二本院校的占49.2%,三本院校的占9.8%,大专院校的占1.9%。

78.2%受访大学生正在进行实习

林斌(化名)是华东师范大学一名大三学生,今年暑假在某公司做软件工程实习生,他表示身边很多同学都是大三开始出去实习。“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都是我找实习岗位看重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能学到什么以及这份实习对我未来发展的影响。另外,实习时间、工资水平也得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孙淼(化名)今年暑假在某银行实习,工作紧张但有序。“我与领导同事都相处愉快,他们给了我不少指导。”孙淼表示,她找实习会看重实习单位的知名度、单位能否提供给实习生更多锻炼机会,以及实习工作与自己兴趣及专业的匹配度。

调查显示,78.2%的受访大学生正在进行暑期实习。69.8%的受访大学生大学期间已实习1~2次,23.3%的受访大学生实习过3~4次,2.7%的受访大学生实习5次以上,4.2%的受访大学生没实习过。大三(44.4%)被认为是最适合出去找实习的时间,然后依次是:大二(25.6%)、大四(21.4%)、大一(4.6%)、读研(3.0%),1.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不用实习。

中国人民大学某学院辅导员王佳(化名)认为,学生在大三进行暑期实习比较合理。“学生通过3年学习,掌握了基础技能,有一定的能力去体验实际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学生毕业后会马上找工作,大三实习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意愿。”王佳表示,学校要求学生实习不是为了让学生的简历好看,而是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职业,体验职场,积累经验,“找实习仅关注企业知名度、薪酬和工作量是不对的”。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挑选实习岗位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岗位对未来就业是否有帮助(60.8%),其他还包括:职位与专业技能相关度(48.2%)、实习单位的规模(45.1%)、能学到什么(40.1%)、与目标职业或行业相关度(36.9%)、个人发展空间(22.7%)、工作氛围(15.3%)、薪资(11.2%)和地域(11.1%)等。

“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大学毕业前要实习满3个月。”林斌表示,他想提前体验职场,看看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实习能学到新东西,我也尝试把课堂所学转化到实际运用中”。

孙淼认为实习很有必要,“尤其现在就业压力大,大学生不能只在象牙塔里读书,也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真正地去体验一下职场,提升专业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益处”。

调查显示,89.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实习经历重要,其中30.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重要。62.5%的受访大学生实习是为了积累经验以便日后求职,48.6%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实习提升个人能力,45.0%的受访大学生是为了体验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实习的其他目的还有:跟风,身边的同学都去实习(36.7%),为了以后留在实习公司(30.4%),学校要求,获得实习证明(24.0%),获得薪酬,经济独立(15.2%)等。

“实习能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对记者说,他与团队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有更多社会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偏差会更低。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夏青云表示,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和经过的过程,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都会有帮助。除了工作经验的增长,学生从中还能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学会更好地待人处事。

61.5%受访大学生希望企业与高校对接,提供更多高质量实习岗位

林斌坦言,学校要求大三学生实习,而一些忙着考研的学生只象征性地去实习一下,或者直接找公司虚构实习经历并盖章。

调查中,86.8%的受访大学生指出暑期实习流于形式、单纯“刷”简历的现象常见,其中19.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普遍。

王霆指出,如今高校的培养方案都对学生有相应的实习要求。但一些大学生对实习不认真、不重视,或选择的实习工作过于简单,如只是整理文件等。“大学生选择实习应更多地依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选择结合,这样毕业后选择就业方向、就业单位时才能更从容和自信”。

“我觉得实习生工资要扣20%的劳务税很不合理,对于实习工资,应该和个人所得税同等看待。”林斌认为,企业应对实习生负责,指定“老师”进行指导和培养,定期开展实习心得交流。“学生自身也要学好知识,多了解校招信息,通过辅导员、老师、学长学姐校友来寻求帮助,不要怕尝试和失败”。

孙淼希望高校能多与企业合作,联合创办实习项目,“如寒暑假实习,以及专门针对大三大四同学的实习项目。企业也要为实习项目配备导师、提供实习培训等。学校还可以利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学校相关公众号等发布实习信息,帮助学生过滤掉一些假实习信息”。

如何提高大学生实习质量?调查中,61.5%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企业与高校对接,提供更多高质量实习岗位,55.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认真对待实习岗位,46.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企业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培训机会,42.6%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企业完善实习管理,友好对待实习生,40.5%的受访大学生呼吁建立大学生实习保护制度,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23.2%的受访大学生希望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实习的财政补贴,17.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高校完善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王霆指出,大学生找实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虚假招聘信息,甚至是诈骗,“政府应加强相应规范,高校也要建立实习信息的发布平台,把一些好的实习信息、实习单位推荐给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和实习的过程管理。大学生在找实习时也要保持敏锐的眼光”。

夏青云建议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实习计划,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首先,要对照岗位职责弄清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其次,要随时向身边的领导与同事学习工作和办事的方法与技巧。另外,也要注意谨慎选择实习单位”。

《实习调查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