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初步学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铺垫:
1、教师出示一则人生名言,请学生读一读: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海伦·凯勒
2、小结过渡:这是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表达的对生命的思考。在《触摸春天》一文中也有这样的一句意味深长的的话,它藏在哪呢?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吧。
二、直奔中心,领悟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从安静的行为中感受到的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课件出示这句话,请学生读一读。
2、学生从字面上的解释,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文中的主人公小安静也正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缤纷世界。
三、辐射全文,深入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①划一划,划出安静的行为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②想一想,你为什么而感动。
2、组织交流,议一议: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她为什么能够在花丛中穿梭?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a、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竟然”、“神奇的灵性”体会安静此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
(3)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a、作者从她的这一动作中想象到什么?
b、你从“张望”一词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安静安静的行为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课件出示相关的句段。
3、再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新感受。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适时出示张海迪、邰丽华、海伦·凯勒的相关图片资料。
2、放声朗读“我们都有生活的权力,我们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五、拓展实践。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背下来。
2、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及阅读后的感受,以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2[文本解读]:
《触摸春天》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美文,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本文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设计理念]:
紧紧扣住“抓” 字,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感受课文的人文意蕴,感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目标]:
1、理解灵性、留连、流畅、穿梭等词语的意思。
2、研读课文4—7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构想]:
一、 话题导入。
1、听记三组词语: 盲童
流连 穿梭 流畅
奇迹 灵性 缤纷世界
2、 用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说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探究文本。
1、快速读课文:课文的哪部分直接描写了这动人的一幕?
2、出示(重点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⑴朗读句子,你想读出什么?
过渡:我们认为这是奇迹和和她具有神奇的灵性这些都是因为安静抓住这只蝴蝶,而安静跟我们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她是个盲女孩,(板书:盲)
理解“盲”的字意,体会盲人的不便:
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而对于他来说,她看不见百花盛开的景象……看不见爸爸妈妈的……看不见……她的眼前一片漆黑,所以我们说,她能拢住这只蝴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读句子。(板书:抓)
⑵这一抓,对安静意味着什么?引导学习4—6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4—6自然段。
反馈交流,理解句子。
A“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这一抓意味着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安静经历过什么?体验过什么?(板书:经历新体验)(过去:当安静身处于一片黑暗时,她体验过(无助、痛苦、恐惧)当她第一次下楼时,她体验过?(磕磕绊绊……)后来她渐渐地能够很流畅地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勃勃生机)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悦耳的鸟语)——但是她从来没有这么近地感觉到春天就在自己身边,当这只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时,对于安静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经历现在她正体验着什么?(幸福、快乐……)把你的幸福(快乐)读出来,这些都是因为抓住了这只蝴蝶(读A句)
朗读句子A
我们不要忘记安静是个盲童,可读着读着,我们又好象忘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因为我们知道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不再是一片漆黑,不再是一片空白。我们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我深深地感动着这一个奇迹,这一份神奇,(读重点句子) ……此处隐藏26737个字……三个人一双眼》等。这是课文的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去触摸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走进去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够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大多是浅层次、浮于表面。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在阅读中进行想象与创造,完善和丰满文本,深入发掘文本的语言魅力、思维品质、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继续巩固新学生字词,正确体味“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神奇的灵性、张望、飞翔、多姿多彩”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春天风光图片、课文部分段落和相关课外资料的演示文稿、身残志坚的杰出代表人物照片),《千手观音》的录像。
2、学生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从生活中、网络中去寻找盲人的生活,体会盲童的内心世界。
(2)、阅读《番茄太阳》《指尖的世界》《三个人一双眼》等了解盲人的生活。
设计意图:
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本文文笔细腻,意蕴深刻,而学生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因此,本设计力求把比较抽象的课文内容具体化,抓住关键词反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与语段进行质疑、品味、诵读、理解,以独白想象、资料拓展为情感提升契机,力求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策略:
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涵泳在语言文字中教出语文味;用心读书、用情感动走进盲童的内心用情教出人文味;关注学生、关注生活注重课堂生成体验深度语文;整合资源、勇于创新让自己成为可读的文本。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象,感受春天美好。
小结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可是,盲人呢?他们能看到吗?但就是这样一个盲童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天,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板书课题,并相机指导读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近这个小女孩,走进她诗一般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课文,去认识认识这个独特的女孩。(生自由读文)
2、课文读完了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独特的女孩?
生汇报,教师总结。
过渡:安静是怎样去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仔细品读安静感受春天的句子,去体会体会。(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读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勾画盲童安静感受春天美景的句子。
2、自由读勾画的句子,想想盲童安静是怎么感受春天的美景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安静怎么触摸春天的。
1、学生按学习提示勾画句子,师巡视。
2、交流汇报。
㈠、品安静在花香中流连,感知安静用多种感官触摸春天。
出示句子一: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理解“流连”
通过闻、触摸、听让学生体会安静对春天的喜爱。
教师小结。
品读这句话。
㈡、品“拢住”和“惊讶”,感悟安静用心灵把握春天的脉搏。
①出示句子: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生自由读句子。
理解“极其准确”。
②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自读句子,体会小女孩拢住蝴蝶后的心情。
③小女孩自己想到会拢住蝴蝶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竟然)
师:谁能给竟然换个词读读句子?
④理解“神奇的灵性”
⑤模仿安静拢住蝴蝶,体会安静此时的心情。
教师小结。
过渡:在春天的深处,安静就这样细细地感受着春光。引下句。
㈢、品“张望”,感悟安静用想像创造多姿多彩的春天和缤纷的世界。
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①学生读。
②出示练习: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见了——
生汇报。
③教师小结。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1、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站在一旁的作者被安静的举动深深打动着,所以他没有惊动安静,因为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他这样的道理。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① 课文中指谁有生活的权利,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②把句子中的谁换成安静再读。(学生读)
2、补充介绍《千手观音》和张海迪。
3、孩子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4、你将怎样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缤纷世界?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总结谈话。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题的墙报。
3、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17 触摸春天
奇迹
创造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缤纷世界







文档为doc格式